
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期间,土壤污染防治成为很多业界委员建言献策的主题。近几年在社会关注和国家重视下,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些实质进展,尤其在农田土壤修复方面进行了很多尝试和探索。但由于缺少合理规划和细致布局,缺乏集成的技术成果,因此很难推动全面的综合治理。
目前我国土壤污染源主要有三方面:矿产析出的重金属、污水灌溉以及农用化学品滥施等。相比于前两种污染源,农用化学品更需要关注,因为在农业生产中,农用化学品不可避免。我们能做到的,就是提高肥料利用率,肥料使用后无残留,同时养分更为均衡,配比更加合理。全国政协委员、甘肃省农科院副院长马忠明举了一个例子,由于不合理施用氮肥,我国土壤中残留的硝态氮仍然每年维持上升趋势,进而对水体和农产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。
近几年,国家对土壤污染治理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,投入资金不断增加。据了解,农田土壤修复可以采用植物、化学、物理等方法。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污染程度,要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。提高用肥质量,采用安全无残留的优质肥料,是下一步必须解决的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