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姜各生长期施肥方案
生姜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,但在生产管理上很多农民一直沿袭着传统习惯,不按需肥规律追肥,施肥期过于集中,前重后轻,其结果造成前期姜苗徒长,大量养分流失浪费,后期缺肥,植株枯黄早衰,产量降低;有的则偏施氮肥及氮素化肥用量过多,不注意与磷、钾等各种元素的配合,其结果不仅造成氮素养分的流失和浪费,而且使氮、磷、钾比例失调,往往造成植株徒长、抗病力减弱、姜块品质下降等不良后果,影响农民的经济效益。
实际上,生姜的根茎在幼苗期吸收氮、磷、钾较少,旺盛生长期对磷的吸收量缓慢增加,对氮、钾的需求量猛增,尤其在旺盛生长期的前期需钾肥量最多,其次是氮肥;而在旺盛生长期的中、后期吸收氮肥多于钾肥,吸收钾肥多于磷肥。秋季正是生姜需肥量最多的时候,因此在生产上,根据生姜的需肥规律进行配方施肥,适时追施氮肥有助于增产。生姜在幼苗期植株生长缓慢,生长量小,幼苗对氮、磷、钾的吸收量也较少,但生姜长到三股权期以后,植株生长速度加快,分杈数量增加,叶面积迅速扩大,根茎生长旺盛,因而需肥量迅速增加。
种植生姜需要补充的中微量元素:
生姜在整个生长过程中,除了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氮,磷,钾三大元素以外,还吸收钙,镁,锌,硼等其他的中微量元素。生姜在整个生长期中,钾元素是生姜吸收的最多的,其次是氮元素,在就是其他的中微量元素钙,镁,锌,硼。
钙元素主要分布在侧枝和侧枝叶中,根茎次之,主茎和主茎叶分布较少。镁主要分布在根茎中,侧枝和侧枝叶中镁元素含量也较多,主茎和主茎叶中分布较少。
生姜对锌元素的吸收是随着植株的不断生长,吸收锌元素的数量也逐步增加。锌元素在生姜的整个生长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
生姜对硼元素的吸收与锌元素的吸收大致相同,随着植株的生长吸收硼的数量逐步增加,根茎迅速膨大时期的吸收量,占整个生长期硼吸收利用率的66%左右。
生姜所需的中微量元素通常可作基肥或根外追肥。